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设备、技术、标准、示范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对建筑垃圾围城问题的忧心忡忡,“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当前已经到了建设的峰值,城市建设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处置必然要走资源化道路,将建筑垃圾处置、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形成建材工业与城市建设有机循环发展。”
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在技术上,早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中就有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技术,到“十二五”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处理设备、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使用示范等环节均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已初步搭建。
郑州鼎盛公司研发的建筑垃圾破碎设备主要有3种,一种是以DPF建筑垃圾专用破碎机为主机的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成套设备,另一种是DPF建筑垃圾专用移动破碎站,第三种是履带式移动破碎站,这三种设备各有优势,目前已在全国各地都有使用现场可供实地考察。
图为在漯河客户现场使用的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成套设备
图为郑州鼎盛公司成品库内的DPF建筑垃圾专用移动破碎站
图为郑州鼎盛公司成品库内的无扬尘油、电两用履带式移动破碎站
建筑垃圾的处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避免了次生环境危害。我国当前“填埋堆放”和“堆山造境”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堆放场地及附近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次生污染。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后,这些污染问题都将局限于车间,不会产生次生污染危害环境。
就业岗位增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效应。据测算,每1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带来1.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2015年中国建筑垃圾35.5亿吨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可以解决超过50万劳动力的就业。
在标准规范上,2009年,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国科发政[2009]648号)《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组建,旨在解决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主要瓶颈问题,整合本产业内优势资源。联盟成立后,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际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安全标准和联盟成员的企业标准,制订了11项“联盟标准”,并于2014年12月在北京发布,涵盖节能子体系与清洁生产子体系,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响应。这些标准既是我国产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可以以此为基础出台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