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鼎盛动态

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开流”推进有机循环发展

日期:2017-04-20 16:00     作者:莱妮      浏览量:

  中国有句古话叫“开源节流”,它是战国思想家荀况在《富国篇》中阐述富国的策略,即主张理财之道在于积极发展研发,培植财源,同时注意减轻百姓负担和节省政府开支,达到民富国也富的目的。虽是富国策略,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

  但是运用在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却要将这一思想颠倒过来——“节源开流”。

  节源,即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开流,即通过多种方式让建筑垃圾消失或者是转换成其他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多年来产生的大量的建筑垃圾消耗掉,并且使建筑垃圾进入良性的循环的状态中。

  节源开流是破解建筑垃圾围城的全新课题

  今冬我国大多数地区温度较往年偏高,是个暖冬,但却也成为了较难熬的冬天之一。“十面霾伏”让不少身处华北、东北、西北甚至是华东地区的人们觉得度日如年,难以为继。

  而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对于未来建筑所作出的预测更是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他表示:“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建造技术,多数本质上是廉价、快速的建造技术,这些建筑挺不过一百年就完蛋了。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我很忧虑再过50年,它会面临特别严重的问题——全是建筑垃圾。混凝土到时酥掉,没用了。”如果不加以治理,在未来社会,人们不仅仅被雾霾所困扰,还将被建筑垃圾堆所掩埋。

  建筑垃圾从“围城”到“埋城”真的有可能吗?很遗憾,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垃圾每年产生35亿吨,利用率不足5%,集中堆放起来,相当于一个面积约为14000万平方米,高10米的巨大山体,因此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而伴随着各种恶性事件的真实发生,如何避免垃圾围城危机的真实上演,甚至避免建筑垃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已经像如今困扰着我们的雾霾一样,严肃地横亘于我们面前。

  如何解决垃圾围城危机,将建筑垃圾隐患遏制在当下?

  近日,随着国家各地区两会的召开,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给我们提供了方向。福建省福清市人大代表郑学述提出要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强建筑垃圾治理能力;天津市人大代表谢长杰建议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福建省泉州市市人大代表曾玉云表示要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变废为宝;湖南省湘潭市人大代表汤红军建议要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展等。

  在加强基础建设之外,众多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指向一种思路,即“节源开流”。

  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开流”推进有机循环发展

  在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置行业,“开流”较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指通过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措施,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各类可利用资源,其作为破解建筑垃圾围城的办法已经被千百遍提及。2016年,国家政协新闻出版界的部分委员联名提交“加快推进建筑垃圾100%资源化产业发展”,建议以“资源化”技术改变建筑垃圾传统处置方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我国建材行业资深专家徐德龙表示,建筑垃圾处置一定要走资源化道路,将建筑垃圾处置、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形成建材工业与城市建设有机循环发展……

  从投资成本和收益来分析,在投资上,建筑垃圾来自建筑废弃物,原料来源没有成本,建筑垃圾资源化成本主要来自于建筑垃圾处理研发线成本,而由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属于政府支持的绿色行业,政府在税收上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收益来说,以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废弃物为例,可产出免烘干干混砂浆30万吨,商品混凝土30万方,免烧砖7000万块等,年利润可达5000万,此外建筑垃圾处理作为一种绿色建材还有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经济效益显著。

  从环境效益分析,建筑垃圾资源化减少建筑垃圾堆放造成的土地占用;保护了河道安全,其再研发品可以替代天然砂石作为基础建设的原料,可减少每年十几亿的天然砂石资源的开采;减少了对于地下水体的污染,建筑垃圾堆填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极有可能流入江河、湖泊或渗人地下,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降低大气污染,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总而言之,建筑垃圾资源化既能解决建筑垃圾处置和消纳的问题,化解建筑垃圾围城危机,又可实现建筑从建设、使用、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

  装配式建造方式:集约研发寿命更长利用率高

  “开流”之外,“节源”自然不能忽视。

  从今年地方两会关于建筑垃圾解决办法的提案中,可以发现,“装配式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福建省福清市人大代表郑学述表示装配式建筑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建筑垃圾,减轻环境污染。而这里的装配式的建造方式恰恰是建筑垃圾处置中“节源”的一个好办法。

  装配式指的是将建筑构件提前在工厂内加工好,现场只需组装的一种建造方式。根据欧洲、美洲、日本和发展经验,建筑产业现代化较传统建筑模式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工厂集约化的加工以及后期直接组装能够减少80%以上的建筑垃圾,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此外,装配式建筑避免了传统建筑常出现的渗漏、空鼓、开裂等质量顽疾,显著提高建筑质量,增加建筑寿命,提高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减少大拆大建的发生,直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再次,装配式建造方式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搭建建筑的积木即是PC构件,这样一来,“城市”可以被任意拆解,并被重复利用,自然减也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2016年12月,工信部和住建部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对“资源综合利用及能源消耗”提出要求,要求建筑垃圾处置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95%以上。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得益于企业的不断探索——技术优势,我国在已经有了可以对建筑废弃物进行100%资源化处置的技术。比如,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项目,通过采用建筑垃圾高效分选分离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模块化研发等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于入厂建筑废弃物100%资源化。

  得益于政策优势,以及行业中企业的积极探索,目前无论是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还是装配式建筑,都在乘着东风一路前行。相信在未雨绸缪之下,建筑垃圾不会像雾霾一样,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殇。